2. 生态文明与两型建设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
◆乔海曙等.2015年湖南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发展报告[M].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5.
◆张强,乔海曙.金融学.[M].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3.
◆张强,乔海曙等.货币金融学[M].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0.
◆张强,乔海曙等.走向21世纪论丛,现代金融论,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金融[M].湖南人民出版社,1998.
◆乔海曙等.中国地方金融发展:机遇与挑战:全国地方金融第七次论坛暨金融创新研讨会论文集[M].湖南大学出版社,2005.
◆乔海曙,王修华.两型社会建设的理论探索与体制机制创新——首届“两型社会建设论坛”综述[J].经济研究,2009,44(05):156-160.
◆乔海曙,阳旸.我国两型社会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[J].中国管理科学,2013,21(S2):777-783.
◆乔海曙,王静.中部地区两型城市发展水平研究[J].中国管理科学,2013,21(S2):790-797.
◆乔海曙,杨蕾.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与对策[J].金融论坛,2016,21(09):14-20.
◆乔海曙,喻翔宇,冯琴.洞庭湖区域金融发展战略:从“资金高地”到“金融洼地”[J].中南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3,19(04):1-7.
◆乔海曙.我国两型社会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[A].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、湖南大学、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、《中国管理科学》编辑部.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(下)[C].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、湖南大学、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、《中国管理科学》编辑部:,2013:7.
◆乔海曙.中部地区“两型”城市发展水平研究[A].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、湖南大学、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、《中国管理科学》编辑部.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(下)[C].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、湖南大学、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、《中国管理科学》编辑部:,2013:8.
◆乔海曙,阳旸.我国中部地区“两型化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水平研究——基于“三大财富观”视角[J].农业现代化研究,2013,34(03):263-268.
◆乔海曙.必须促进我国农村向“两型”农村转变[J].学术界,2012,(08):249-250.
◆乔海曙,王桂良.“两型”农村理论内涵与标准构建[J].广东社会科学,2012,(04):46-53.
◆乔海曙.树立金融生态观[J].生态经济,1999(05):18-19.
◆乔海曙,陈力.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“倒U型”关系再检验——基于中国县域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[J].中国农村经济,2009(7):68-76.
◆李亦博,乔海曙.基于金融生态学视角的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研究[J].南方金融,2014,(05):18-21.
◆乔海曙.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约束及解除[J].农业经济问题,2001,(03):19-23.
3. 金融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
◆张强,乔海曙.中央银行学[M].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,2014.
◆乔海曙.银行储蓄与出纳[M].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,2002.
◆徐唐龄,彭建刚,乔海曙.现代商业银行存贷管理[M].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, 1996.
◆Qiao H, Li Y, Xia Y. Analysis of Linkage Effects among Currency Networks Using REER Data[J]. 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,2015,(2015-5-21), 2015, 2015(1):1-9.
◆Qiao H, Xia Y, Li Y. Can Network Linkage Effects Determine Return? Evidence from Chinese Stock Market:[J]. Plos One, 2016, 11(6):e0156784.
◆Qiao H S, Feng Q.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hinese College Debts Based on Dynamic Game[J].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, 2011, 268-270:686-691.
◆Qiao H, Xia Y, Li Y.Employability as a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rnout and Depression in a Sample of Chinese Financial Employees[J].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: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, 2016
◆乔海曙,王惟希,莫莎.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商业银行品牌竞争研究[J].金融论坛,2013,18(01):20-28.
◆乔海曙,龙靓.社会责任投资绩效实证研究述评[J].经济学动态,2009,(06):132-137.
◆乔海曙,陈娟妮,徐卯晓.基于“强银行指数”的中国银行业从“大”到“强”研究[J].金融论坛,2011,16(12):17-28.
◆乔海曙,刘卓.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机制与透明度建设[J].金融论坛,2011,16(04):32-38.
◆乔海曙.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资源配置研究——兼论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[A].湖南省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.2010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[C].湖南省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:,2010:6.
◆乔海曙,谭明.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[J].财经理论与实践,2009,30(06):17-21.
◆乔海曙.农村新型金融企业应担负起社会责任[J].农村工作通讯,2012,(01):37.
◆乔海曙,陈梦茜.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保险业声誉价值研究[J].中南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4,20(04):1-8.
◆唐娟,乔海曙.从金融危机期间企业裁员看企业社会责任[J].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,2008,9(06):65-67.
◆乔海曙.论商业银行行业自律[J].河北经贸大学学报,1998,(02):46-49.
◆乔海曙.我国中央银行外汇监管研究[J].金融理论与教学,1998,(01):41-43.
◆乔海曙.商业银行应积极履行消费者教育责任[N].经济日报,2007-11-28(010).
◆乔海曙,王军华.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有效性研究[J].金融论坛,2006,(05):38-44.
◆乔海曙,夏政.商业银行利他行为的经济学分析[J].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,2009,27(01):53-57.
◆乔海曙,王军华.品牌经营:银行竞争的战略制高点[J].财经理论与实践,2005,(06):27-30.
◆张亦弛,乔海曙.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——基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[J].湖南社会科学,2016,(03):150-154.
◆乔海曙.金融监管体制改革:英国的实践与评价[J].欧洲研究,2003,(02):117-129.
◆乔海曙.国际金融稳定与国内金融安全研究[J].中国人民大学学报,1999,(05):28-32.
◆王世英,乔海曙.论金融开放与民族金融安全[J].财经理论与实践,1999,(01):51-56.
◆乔海曙.确保金融安全与审慎金融开放研究[J].投资研究,1998,(10):28-32.
◆乔海曙.政策性银行资产与负债的矛盾及化解[J].金融研究,1998,(05):65-67.
◆乔海曙.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战略构想[J].金融信息参考,1998,(03):11.
◆乔海曙.论我国金融信托的功能定位及规范管理[J].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,1997,(04):17-19.
◆乔海曙.我国金融信托业的现实状况与发展战略研究[J].中央财经大学学报,1997,(09):43-46.
◆乔海曙.我国金融信托业发展战略构想[J].山东金融,1997,(08):40-41.
◆梁剑,乔海曙.危机管理:银行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[J].财经理论与实践,2004,(05):34-38.
◆乔海曙,李亦博.金融企业声誉风险传导及效应研究[J].经济问题,2013,(09):87-9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