乔海曙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、金融科技与资源环境经济。长期从事金融分析与管理、碳金融、能源金融、金融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,近年来围绕一带一路经济体系的构建、结构特征及演化动力进行了系列研究。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、国家发改委重大委托项目、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、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、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、湖南省发改委重大委托项目等国家级、部省级以上项目10余项。出版我国第一部金融科技蓝皮书《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2017》、《互联网+金融》、《现代金融论》、《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金融机制研究》、《中国能源消费革命:策略与保障》等著作,主编全国统编(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)《金融学》、《金融信托与租赁》,主编国家精品课程教材《货币金融学》《农村金融学》等。在《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》(SSCI)《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》(SSCI)、《Post-Communist Economies》(SSCI)、《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》(SCI)、《PLoS ONE》(SCI)、《经济研究》、《金融研究》、《求是》、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研究》、《中国管理科学》、《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》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,其中SSCI/SCI收录论文5篇,被CNKI他引达3000余次,单篇论文被CNKI最高他引191次。各个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如下:
1. 碳金融与能源金融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
◆乔海曙.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金融机制研究[M].经济管理出版社,2013.
◆乔海曙,李颖,夏越.中国能源消费革命:策略与保障[M].经济管理出版社,2016.
◆乔海曙,邹承慧.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2017[M].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7.
◆乔海曙.互联网+金融[M].经济管理出版社,2015.
◆Qiao H S, Li Y H, Zhang T. Train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: Element, Mode and Experience[J].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, 2011, 268-270:682-685.
◆Qiao H S, Li Y H,Capital-Energy Substitution in China: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Dynamic Evolution[J].Post-Communist Economies, 2016 (7).
◆Zhang D, Lin S, Zhao Y J, et al.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Low-Carbon Economy: A Carbon Fund Perspective[J].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, 2011, 268-270:1265-1270.
◆Li Y, Qiao H. Evaluation System for Carbon Finance Development in China[M].Advances in Computer Science, Intelligent System and Environment.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, 2011:333-339.
◆Qiao H S, Zhong W Y, Hu W Y.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: evidence from China[C].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and Smart City. 2015:459-468.
◆乔海曙.我国替代能源的现实选择[N].光明日报,2014-04-16(015).
◆乔海曙.发展碳金融助推“低碳经济”[N].光明日报,2010-03-16(009).
◆乔海曙,陈守端.碳金融业务分层模型及发展思路[J].金融论坛,2011,16(06):3-8.
◆乔海曙,刘小丽.碳排放权的金融属性[J].理论探索,2011,(03):61-64.
◆乔海曙,陈守端,沈淑娟,杜华青.我国碳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[J].金融发展研究,2011,(04):47-52.
◆乔海曙,谭烨,刘小丽.中国碳金融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[J].金融论坛,2011,16(02):35-41.
◆乔海曙,龙靓.我国资本市场对SRI反应的实证研究[J].金融研究,2010,(07):131-143.
◆乔海曙.要以“碳金融”推进“低碳经济”[N].山西政协报,2010-04-16(00B).
◆李怡芳,乔海曙.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的评价研究[J].海南金融,2011,(07):8-12.
◆乔海曙,李菲.我国高速增长时期的“偏低能效陷阱”研究[J]统计与决策,2016,(24):131-134.
◆乔海曙,乔继伟.长期资金市场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—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[J].财经理论与实践,2016,37(04):25-30.
◆乔海曙,胡文艳,钟为亚.专业化、多样化产业集聚与能源效率——基于中国省域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[J].经济经纬,2015,32(05):85-90.
◆乔海曙,李亦博.能源回弹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——基于LMDI方法及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[J].经济问题探索,2014,(08):30-36.
◆乔海曙,谭烨.2002—2010年中国碳金融研究文献分析[J].经济与管理,2011,25(08):62-67.
◆谢锐,孙玉磊,乔海曙.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湖南省水资源环境经济效用分析[J].中国管理科学,2013,21(S2):677-683.
◆谢锐, 乔海曙.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湖南省水资源环境经济效用分析[A].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、湖南大学、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、《中国管理科学》编辑部.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(下)[C].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、湖南大学、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、《中国管理科学》编辑部:,2013:7.
◆乔海曙.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[J].国际贸易问题,2001,(08):21-25.
◆乔海曙,王鹏,谢姗珊.金融智能化发展:动因、挑战与对策[J].南方金融,2017,(06):3-9.
◆乔海曙,谢姗珊.区块链金融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[J].金融理论与实践,2017,(03):75-79.
◆乔海曙,谢姗珊.区块链驱动金融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分析[J].新金融,2017,(01):45-50.
◆李岸,夏越,乔海曙.国际股票市场联动的影响路径与机制研究[J].南京社会科学,2016,(07):23-29.
◆乔海曙,孙涛.互联网条件下的商业银行“微创新”[J].理论探索,2016,(05):89-94.
◆乔海曙,许可.互联网银行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[J].金融论坛,2015,20(06):71-80.
◆乔海曙,吕慧敏.中国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最新进展[J].金融论坛,2014,19(07):24-2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