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字经济研究中心
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
 网站首页  研究中心概况  研究团队  科研成果  学术交流  通知公告  下载中心 
 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>学术交流>>学术交流>>正文
学术交流
【Seminar】浙江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武鑫博士来我院讲学
2017-12-29 17:30   审核人:

20171229日,我院邀请浙江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武鑫博士来我院讲学,武鑫博士做了《财政能力建设与金融市场改革》讲座,促进了我院与浙江财经大学的学术交流。

 

武鑫博士认为,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的根源是利益分享机制的扭曲。完善我国分享机制的重要途径是从金融市场改革入手。首先是恢复最基本的金融功能,重点是还原农村土地金融属性。这样可以大大拓宽农民在城镇化中土地资本的分享广度。其次是增加我国金融系统的层次性和竞争性。需要将投融资决策权在金融系统中下移,形成股权和债权的场外市场和区域市场。再次是通过财政改革,拓宽公共分享的渠道。

但武鑫博士进一步指出: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、新旧动能转换,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将进入诱发期和敏感期。财政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控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。为此需要加强财政能力建设,不仅通过财政政策和公共资源的调整,消解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经济根源,而且要加强财政体系的稳健性建设,增强财政应对不确定性和“托底”的能力。在当前经济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,资产价格波动形成显性金融风险,并可能恶化实体经济发展,导致经济持续下滑,地方财政风险进一步加大,要化解地方财政与金融的叠加风险,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与“托底”能力建设成为当前地方政府面临的难题。

另外一方面,武鑫博士也认为,在经济转型过程中,土地和金融等重要的经济资源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。地方政府在竞赛的驱动下会强化控制金融系统,通过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源。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,分配的扭曲效应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。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加快,改变上述局面的路径也逐步清晰,即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回归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定位,回归到经济社会治理协调者的定位,将社会保障、教育等公共消费作为公共支出的主要内容,减少对经济过程的直接参与。只有这样才能斩断地方政府对经济资源的直接联系,将土地权利还给个体。这样才能将金融部门的服务重点从政府转向实体经济

 

 

武鑫博士简介:

    武鑫博士立足金融学科,致力于制度经济学、劳动经济学等相关领域,开展以金融功能和利益分享为核心视角的交叉学科研究。目前主要聚焦金融系统角度解释我国收入分配现象、代际收入差距问题、流动人口家庭的投资储蓄行为等。承担国家社科研究项目、省部级项目及市厅级项目多项。在《World Economy》、《经济学动态》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。研究成果曾在“数量经济学年会”、“浙江经济学年会”、“浙江社科界学术年会”等学术会议进行汇报交流,并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“浙江社科界学术年会”以及“杭州社科界学术年会”的优秀论文奖,篇研究报告获得省级领导人批示,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

 

关闭窗口

Copyright@阳光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地址: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登龙路99号

 闽ICP备 14018106号-3 邮编:350015

关注我们: